【文化中国行】山东青岛:走进面食世界

新闻探索 2025-09-15 03:07:42 4

调查问题加载中,文化请稍候。中国
若长时间无响应,行山信息聚焦请刷新本页面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魏康

  适逢麦收时节,东青岛走在山东青岛莱西市的进面界“麦作文化体验馆”里,莱西市非遗代表性项目“马氏巧饼”第六代传承人马秀娥又开始了新一季的食世忙碌。她将小麦面食文化与端午传统美食粽子相嫁接,文化做出面皮由小麦面粉和果蔬汁揉成、中国内馅为大枣糯米的行山面粽。

  “这是东青岛走用火龙果汁调出来的红色面粽,上面点缀着小狗,进面界俏皮可爱。食世”从青岛市区来参加面食文化研学的文化信息聚焦栾佳怡分享着她做面粽的感受,“在体验馆里既能学到传统文化知识,中国还能亲手做自己喜欢的行山面食,简直太有意思了!”

  据介绍,莱西驯化培育种植小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是中国发现最早小麦遗存的地区之一。马秀娥领记者走进馆内,46件展品一一映入眼帘:古莱人收割小麦的石铲刀,小麦播种用的点葫芦,收储小麦用的升、斗……每一件农具都在诉说着胶东先民耕作过程中的勤劳和智慧。

  进入“面食记忆”分馆,仿佛踏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憨态可掬的“猪头饽饽”、缀满红枣的“百岁馒头”……形态各异的胶东花饽饽,在暖光灯下泛着麦香。“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果腹食物,背后承载着一代代莱西人的美好记忆。”看着眼前这些千姿百态的花饽饽,马秀娥细数起了当地人对面食的“偏爱”,“新生儿三日送‘喜面’、百日蒸‘百岁馒头’,老人过寿要用‘九桃一手’,盖新房要‘狮虎把门,金龙绕梁’……胶东花饽饽一口咬下去嚼的不只是麦香,还有婚丧嫁娶、四时节令,以及面团背后的‘蒸蒸日上’。”

  如今的麦作文化体验馆,不仅是传统面食文化的展示场、面食技艺的传习所,更是乡村振兴的孵化器。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经免费开展面食培训200余场,带动了当地妇女的就业创业。

  “未来,我们还打算扩建增设AI智能研学板块,以麦为媒,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麦作文化、面食文化。”马秀娥说道。

  《光明日报》(2025年06月04日 09版)

[ 责编:张倩 ]
本文地址:http://xinwen.yunelian.com/html/072d38999538.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服贸会新观察|外国展商:服贸会的热烈氛围体现了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

金建希以身体不适拒绝出席检方27日传唤调查

统筹施策健全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机构频繁调研上市城商行 深挖自身竞争优势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香港出版印刷唱片同业协会举办“文化传承.家国同心”晚会

友情链接